国际学院举办教研活动:聚焦留学生中国文化课程思政,传承精髓,涵养认同

发布时间:2024-11-19 审核人:王定兴 编辑:纪田园 浏览次数:

本网消息 11月18日,国际学院对外汉语教研室在教I-401召开以“聚焦留学生中国文化课程思政,传承精髓,涵养认同”为主题的“质量文化”建设月系列教研活动。国际学院领导班子和相关教师参加研讨。

在研讨环节,问铃老师率先分享了《HSK5级汉语能力测试实训》的课程设计,该课程设计将思政教育融入留学生汉语教学中,不仅有效提升了留学生的汉语水平,还通过与中国文化深度结合,增强了留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李莉院长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她指出,问铃老师的课程设计不仅符合语言教学规律,更在留学生教育中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文化传承这一重要途径,问铃老师成功激发了留学生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的热情,使他们成为连接不同文化、促进相互理解的桥梁。这一创新实践为留学生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值得学习和推广。

随后,围绕教研主题,老师们展开了热烈讨论。陈明老师提出了中国文化类课程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建议。他主张采用互动式教学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留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讨论、辩论和案例分析等多元化方式积极参与,同时安排他们走出课堂,亲身体验中国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景观。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留学生在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直观地感受和体验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老师们普遍认为,留学生汉语及文化类课程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引导留学生从多元文化的视角出发,审视和理解中国文化的深层价值,鼓励他们通过比较分析、跨文化对话等方式,发现和探讨不同文化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帮助学生形成全面、客观的文化认知体系,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为留学生未来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次教研活动不仅加深了老师们对留学生中国文化类课程的思政教学理解,还凸显了文化传承在留学生教育中的关键作用,激发了教学上的创新思维。教师们纷纷表示,将把所学精髓融入实践,致力于提升留学生的文化素养与认同感,为增进中外文化交流与理解搭建桥梁。

(通讯员 缪杉莎)